新闻中心
2024-9-5
微生物是人类食物的组成部分,可以影响人类自己的微生物群,但人们对食物中的微生物组成知之甚少。现在,科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通过对2533种不同食物样本的宏基因组测序...[阅读全文]
2024-7-22
木材看起来贫瘠,但它却是各种生命的家园。一项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调查发现,平均每棵树干内生活着超过1万亿个真菌、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它们组成了针对各种树种的独特群落。近日,该研究已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发布...[阅读全文]
2024-6-11
近日,我国科学家通过构建大小蝙蝠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和听觉皮层的单细胞图谱,对比不同听力能力蝙蝠物种的听觉皮层表达差异...[阅读全文]
2024-6-03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相关单位,系统阐述了全球首款喷洒式RNA生物农药商业化用于马铃薯害虫防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阅读全文]
2024-5-23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方显杨研究组与动物研究所李幸研究组合作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荧光点亮RNA适配体RhoBAST结合与激活荧光团TMR-DN的机制...[阅读全文]
2024-2-1
在人类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非编码RNA不参与编码蛋白质,占全部RNA的98%,如同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是生命活动调控的“幕后推手”...[阅读全文]
2024-1-19
基因治疗对于遗传病患者来说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案,但技术挑战仍然存在:表达治疗蛋白质的细胞会被患者的免疫系统作为“入侵者”攻击、消灭或中和...[阅读全文]
2023-12-21
新发现或有助控制癌症中的这些关键蛋白。18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这一研究提供了KRAS的第一个完整控制图谱...[阅读全文]
2023-12-14
《自然》13日发表了一系列来自脑科学计划-细胞普查联盟(BICCN)的论文,报告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详细的小鼠完整大脑细胞类型的特性描述和分类...[阅读全文]
2023-12-11
继2022年将二氧化碳还原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之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团队在人工合成糖类衍生物领域取得又一重要突破...[阅读全文]
2023-07-27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一种通过血管输送的超小型、超柔韧的电子神经植入物可记录大鼠大脑深处的单个神经元活动...[阅读全文]
2023-07-10
甾体生物碱(SA)及其糖基化形式(SGA)是广泛存在于茄科植物中一类特殊的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菌和草食动物具有防御作用。迄今为止,在番茄中检测到近百种甾体类生物碱,其中α-番茄碱(α-tomatine)是茄科植物的叶片、花蕾和果实中最主要的一种SGA...[阅读全文]
2023-04-17
科技日报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研究人员创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健康人体组织合子(两个配子遗传物质融合在一起)...[阅读全文]
2023-04-13
能通过DNA(脱氧核糖核酸,生物细胞内含有的四种生物大分子之一核酸的一种)更精准地预测糖尿病发病风险吗?...[阅读全文]
2023-03-06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揭示了棉纤维进化的重要靶基因GhPRE1A通过油菜素内酯信号途径调控棉花纤维伸长的分子机制,对棉花纤维品质的遗传改良具有指导意义...[阅读全文]
2023-02-28
细胞治疗是指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获取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并通过体外扩增、特殊培养等处理后,使这些细胞具有增强免疫、杀死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等功能...[阅读全文]
2023-02-13
宿主细胞依赖多种免疫应答机制来对抗病毒感染。其中,针对核酸分子的免疫识别和操作,是极为核心的抗病毒免疫策略,其广泛存在于从细菌到哺乳动物等几乎所有宿主系统中(图-1)。相较于哺乳动物细胞稍显复杂的信号转导和调控,细菌往往更为简单高效...[阅读全文]
2023-01-17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从DNA传递到RNA,随后通过翻译解码成蛋白质。基因是DNA遗传信息的编码单元,基因的正确解码需要执行基因转录的RNA聚合酶...[阅读全文]
2022-12-30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远古微生物的存在早于地球上携带细胞核的细胞的出现,它们可能掌握着这些复杂细胞最初是如何形成的秘密...[阅读全文]
2022-12-2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猕猴桃资源与育种团队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发表研究论文。研究通过开发猕猴桃高密度SNP基因分型芯片,开展了猕猴桃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四倍体软枣猕猴桃的遗传特性研究,为后续猕猴桃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重要性状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阅读全文]
2022-12-13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的有力工具,但一个精准、低损伤、广谱适用、简捷的目标表型单细胞获取手段,是靶向性单细胞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或代谢物组分析的先决条件。近日,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发明了光镊辅助静态池成像分选技术(OPSI)...[阅读全文]
2022-12-08
科技日报北京12月6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能抗细菌污染和感染的强大新武器。他们开发出一种方法,可诱使噬菌体(吃细菌的无害病毒)连接在一起,形成微小的珠子,每个珠子直径约20微米,装载了数百万个噬菌体...[阅读全文]
2022-12-05
细胞是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元,细胞间相互作用对于个体生长发育和器官功能维持至关重要。如何在复杂的体内环境中精准且直观地揭示细胞间相互作用是科学家们致力解决的技术难题。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科研团队基于合成生物学结合遗传学技术...[阅读全文]
2022-11-29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发表的一项研究,在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基础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工具,可以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式剪除有缺陷的基因并用新基因替换它们...[阅读全文]
2022-11-23
近日,东北地理所农田有害生物控制学科组孟凡立研究员团队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Jiming Jiang团队和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 Innes Centre)Anne Osbourn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SCI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l1] (PNAS)(IF:12.779)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validation of super-enhancer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的研究论文...[阅读全文]
2022-11-22
近日,我所蛋白质折叠化学生物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2T5组)刘宇研究员团队、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团队,以及西湖大学张鑫教授团队等合作,通过系统性调控绿色荧光蛋白发色团的骨架结构,实现分子的三重态化学活性,并用于活细胞内聚集态蛋白质的靶向交联,获得了聚集态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信息...[阅读全文]
2022-11-14
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子代出生后,体内依然保留着一些来自母体的细胞。日本东京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经动物实验发现,这些细胞起着调控子代免疫系统,避免免疫系统过度活跃的作用。...[阅读全文]
2022-11-10
近日,德国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先天免疫细胞的中心功能,并展示了治疗过敏的可能方法。相关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阅读全文]
2022-11-03
根据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美国西北大学医学研究人员使用独特的高通量方法,解决了具有挑战性的蛋白质设计难题。这种方法可促进新疗法和生物技术工具的开发...[阅读全文]
2022-10-19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脑部肿瘤。在正常生理条件下,GBM利用葡萄糖作为主要能量物质来源支持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此外,其他营养物质如果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也可作为GBM的能量来源...[阅读全文]
2022-10-09
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张国捷领衔的中外联合研究团队揭示了蚂蚁群体和多细胞生物在发育和演化上的相似之处,为将蚁群视为超有机体的理论找到了证据支持...[阅读全文]
2022-9-29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合作单位,成功绘制了中国豌豆基因组高质量精细物理图谱...[阅读全文]
2022-9-21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人员在合成生物学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设计了一个系统,该系统能执行活细胞的数个关键功能,包括产生能量和表达基因。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阅读全文]
2022-9-13
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构建出了迄今最详细、最完整的合成肠道微生物群——由100多种细菌组成...[阅读全文]
2022-8-29
基因测序有多准确,现在有了计量标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和复旦大学历时六年半,成功研制中华家系1号(同卵双胞胎家庭)人源B淋巴细胞系全基因组DNA序列和全转录组RNA标准物质...[阅读全文]
2022-8-22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正常发育的过程,也对理解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想要“看清”细胞的“前世今生”仍然存在显著的技术困难...[阅读全文]
2022-8-15
作为中国农业大学与新疆畜牧科学院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经过五年努力,研究人员在国际上首次获得基因编辑短尾细毛羊,这是两只细毛羊之所以外观出现差异的重要成因...[阅读全文]
2022-8-12
人类有两万多个基因,储存着生命从生长到凋亡的全部信息。从发现DNA结构,到解读、编写DNA,科学家们不遗余力地探索DNA的秘密,赋予生命规律以科学意义...[阅读全文]
2022-8-9
科学家以果蝇为模型生物,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完整、最详细的动物胚胎发育单细胞图谱。这一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成果,利用了来自100多万个各个发育阶段的胚胎细胞数据...[阅读全文]
2022-8-8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校科研人员参与的一项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中一种特定的蛋白质可杀灭包括耐药菌在内的细菌...[阅读全文]
2022-6-22
是什么让血管生长?最近,科学家在破解血管生成机制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据发表在《自然·代谢》杂志上的论文,两种名为YAP和TAZ的蛋白质在使血...[阅读全文]
2022-6-14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20多年后,美国怀特黑德研究所乔纳森·韦斯曼及其同事展示了在人类细胞中表达基因的第一份综合功能图谱。9日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上的项目数据...[阅读全文]
2022-6-6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材料科学论文,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模拟组织的柔软传感器,可用于实时监测大脑与肠道的神经递质...[阅读全文]
2022-5-30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成像技术,可在亚细胞水平(十亿分之一米)捕获有关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信息...[阅读全文]
2022-5-24
在自然界中,细胞膜具有独特的功能,可保护内部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通过感知外部化学或物理刺激来与外界交流,就像生命中最精确的生物传感器一样...[阅读全文]
2022-5-17
5月11日,《自然》发表的最新研究称,化学家们已经解决了生命起源理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他们证明了RNA分子可以将短链氨基酸连接在一起...[阅读全文]
2022-5-10
庄巧生毕生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带头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遗传育种团队,为我国小麦生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全文]
2022-4-25
科技日报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张梦然)新生物疗法的开发可能会从一种新技术中受益,该技术可在标准实验室设置中快速分选单个活细胞...[阅读全文]
2022-4-19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大量与人类复杂疾病关联的非编码遗传变异,然而,从分子层面解释这些变异位点是一个重大挑战...[阅读全文]
2022-4-11
科技日报记者4月8日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蔡尚团队在《细胞》期刊在线发表最新研究论文,首次证实乳腺癌组织中存在多种独特的“胞内菌”...[阅读全文]
2022-4-06
4月1日,美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发表于《科学》的6篇论文中报告称,有史以来最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阅读全文]
2022-3-31
有“铁丝网”覆盖、隐蔽在核膜下方、“垃圾”基因打包运进来……细胞核里的“垃圾区”同人类世界的垃圾区有着相似的特点:封锁、隐蔽、垃圾打包、人迹罕至...[阅读全文]
2022-3-22
针对美国在包括乌克兰在内、俄罗斯周边地区进行生物实验,建造实验室网络,总台环球资讯广播国际问题评论员苑听雷专访了俄罗斯病毒学家...[阅读全文]
2022-3-8
很多常见耐药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都是人体共生的“原住民”。而人体中同样存在着克制它们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阅读全文]
2022-3-4
根据定义,微生物的个体小到肉眼无法可见。但据《科学》杂志近日报道,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无需借助显微镜就可用肉眼看到的...[阅读全文]
2022-2-21
美国哈佛大学与埃默里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利用人类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制造出一种完全自主的“人造鱼”...[阅读全文]
2022-2-14
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在9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对培养皿中的人类细胞和活小鼠的脑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向其中添加通道蛋白TRPA1,首次用超声波激活了这些细胞。这种新方法为实现无创性脑深部刺激...[阅读全文]
2022-1-26
细胞过程包括基因的转录、细胞信号的转导、蛋白质的轴浆运输、折叠和转运、线粒体的功能和代谢等。微有机体系对人类的...[阅读全文]
2022-1-17
花楸属,隶属蔷薇科,其植物资源丰富,全世界约80余种。花楸树又名百花花楸,是花楸属集叶、花、果为一体的乡土景观树种,具有极高的园林及生态价值,分布于西北、华北以及东北广大地区,主要分布于海拔800~2200米坡地或山谷林中...[阅读全文]
2022-1-10
基因,就像是指挥官手里拿着的建筑总图纸,调控着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这份施工的图纸决定了整个建筑的所有呈现形式。那怎么才能对“图纸”——基因进行编辑呢?CRISPR/Cas编辑系统被认为是最佳的一种工具...[阅读全文]
2022-1-6
我国科学家在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科学基础前沿研究领域获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团队和王佳伟研究团队与浙江大学冯钰团队合作,首次解析了Pol IV-RDR2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阅读全文]
2021-12-20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研究团队揭示了一条全新的植物基础免疫代谢调控网络,水稻广谱抗病NLR免疫受体蛋白通过保护初级防卫代谢通路免受病原菌攻击...[阅读全文]
2021-11-29
近期,一种叫做“水葫芦”的外来物种在江西多地暴发,并沿着河道和湖泊漂流生长,给当地造成了不小麻烦。生长迅猛的水葫芦限制了水体流动,造成了河道阻塞...[阅读全文]
2021-11-23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张梦然)创建用于精准医疗的纳米级计算机,长期以来一直是许多科学家和医疗机构的梦想。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首次研制出一种纳米“计算机”,可控制参与细胞运动和癌症转移的特定蛋白质的功能...[阅读全文]
2021-11-2
10月27日,福建农林大学园艺生物学及代谢组学—加州大学河边分校联合中心在《自然》上发表题为《TMK激酶介导细胞表面生长素信号激活细胞壁酸性化》的研究文章...[阅读全文]
2021-10-25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团队发表了首个小鼠大脑代谢物图谱。该数据集涵盖雄性和雌性小鼠从青春期、成年再到老年的10个大脑区域的1547种不同分子...[阅读全文]
2021-10-18
你可能觉得很简单,但这个动作却需要大脑不同区域的数以百万计的神经元齐心协力发出信号,信号以每小时200英里的速度从大脑发送到脊髓,然后再到肌肉,从而移动你的手臂...[阅读全文]
2021-9-27
被誉为“八大调味品”之一的花椒,是我国特色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药用及生态价值。但是,目前花椒育种仍处于传统育种阶段,相关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遗传育种工作一直停滞不前...[阅读全文]
2021-9-23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团队自主培育的“中天2号紫花苜蓿”(简称“中天2号”)通过了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兰州牧药所“中天”系列第3个国审新品种...[阅读全文]
2021-9-13
9月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轶、徐华强、王明伟和副研究员尹万超等与合作者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阅读全文]
2021-9-6
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是世界上商业化栽培最广泛的李种之一,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李杏种质改良团队...[阅读全文]
2021-8-30
记者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获悉,今年在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试种的15亩巨型稻获得成功,预计亩产达800公斤以上...[阅读全文]
2021-8-23
胰腺癌是美国第三大致命癌症,每年约有6万美国人罹患此病。确诊后,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存活5年,甚至侵袭性最强类型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其中,胰腺导管腺癌是胰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各类实体瘤中最为凶险的癌症之一...[阅读全文]
2021-8-16
一项新研究显示,用有益细菌组成的益生菌“鸡尾酒”治疗珊瑚,可以在白化后提高珊瑚存活率。这种方法可以在预测的热浪来临之前实施,以便帮助珊瑚从高温中恢复过来。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科学进展》...[阅读全文]
2021-8-9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新发现的脂肪“盾牌”可以防止自然杀伤细胞被其自身的致命生物武器摧毁,同时也可以让一些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阅读全文]
2021-8-3
《分子植物病理学》(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病毒病害课题组最新成果。他们研究发现...[阅读全文]
2021-7-26
一种人和动物体内常见的蛋白,转入植物体内,会发生什么?答案是:这些植物长成了壮大繁茂的“超级植物”...[阅读全文]
2021-7-20
它代表着科学家将广泛使用能精确测定蛋白质3D形状的软件。7月16日,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DeepMind公司发布了其深度学习神经网络AlphaFold 2的开源版本,并在《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中描述了其方法...[阅读全文]
2021-7-14
为了使组织更新,人体要不断地清除数以百万计的死亡细胞,并且不损害组织的完整性、形式和连通性。但维持该过程涉及的机制尚不清楚。法国科学家近日揭示了一种新的过程...[阅读全文]
2021-7-5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依赖于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复杂的分子信号交换过程。二者接触后会触发起始共生信号转导,然而共生信号从膜受体传递至下游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阅读全文]
2021-6-28
中新网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1年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发表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20周年。26日在北京举行“纪念国际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和‘1%项目’完成座谈会”称,中国科学家通过参与这一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国际大科学计划...[阅读全文]
2021-6-21
中新社兴安盟6月19日电 (记者 张玮)“‘一中心一基地’成立后,将着力开展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等国际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应用...[阅读全文]
2021-6-15
一年多以前,可实现基因组所有12种单碱基自由转换的引导编辑技术诞生。6月10日,中国科学家在《自然—植物》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引导编辑技术首次在水稻中实现定向进化,并创制了可供育种的新种质...[阅读全文]
2021-5-31
中新社成都5月29日电 (贺劭清 张喆)记者29日从四川农业大学获悉,四川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研究所...[阅读全文]
2021-5-24
近日,研究人员开发出一项新技术使人体能够在需要药物的确切位置按需生产“治疗药物”。这项创新可以减少癌症治疗的副作用,并可能为更好地直接向肺部提供新冠肺炎相关治疗提供解决方案...[阅读全文]
2021-5-10
新的烈性疾病不断出现,完全攻克这类疾病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动物模型。有效的动物模型有望让人类了解生命发育过程,构建人口健康和疾病防治的重大基础理论,破解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难题,推动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革命...[阅读全文]
2021-5-10
科技日报北京5月6日电 (记者瞿剑)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最新消息,该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虫害防控创新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揭示了一组6个特殊蛋白修饰关键抗性基因、使害虫获得抗药性的新机制。这大大拓展了人们对害虫抗性形成原理的认知...[阅读全文]
2021-4-26
自17世纪列文虎克第一次观察到能够移动的细菌后,细菌运动能力及其机制引起了科学家的强烈兴趣。细菌是怎么跑得这么快的?它是什么样的跑法?一连串的疑问盘绕在科学家的脑海里,很多科学家加入这一研究领域,然而很多疑问依然有待解开...[阅读全文]
2021-4-19
几乎所有的细菌都依赖于相同的应急阀门——蛋白质通道在压力下打开,释放大量的细胞内容物。这是一种安全措施,当拉伸到极限时,可以防止细菌爆炸和死亡。如果了解这些蛋白质通道是如何工作的,抗生素药物就可以设计成根据需要打开它们,利用“闸门”排干细菌的营养物质...[阅读全文]
2021-4-12
人们知道肿瘤通常能高速消耗葡萄糖,但谁爱吃糖?或许,并不是癌细胞。相反,肿瘤中的非癌细胞——主要是被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具有最高的葡萄糖摄取量...[阅读全文]
2021-4-6
5年前,研究人员高调宣布,他们设计出了一种精简的微生物细胞。和其他任何已知的有机体相比,这种细胞能以更少的基因生存,但这个“最小细胞”往往分裂异常。现在,通过放回7个基因,一个团队修正了这些细胞,使它们像自然细胞一样生长...[阅读全文]
2021-3-30
一种被称为链霉菌的土壤细菌是微生物世界的守护天使:它们不仅生产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抗生素,而且保护植物免受有害微生物的侵害。但由于这种细菌和它们的孢子都不能移动,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困惑于它们如何找到要保护的植物...[阅读全文]
2021-3-22
处于囊胚期的人类胚胎比圆珠笔尖还小,可能包含不到100个细胞,长期以来,囊胚期人类胚胎的发育路径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例如,许多流产发生在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囊胚也可以分裂产生双胞胎...[阅读全文]
2021-3-15
金花菜是我国南方一道传统的风味野菜。俗话说“春食野”,伴随着春天的脚步,金花菜又成为很多“吃货”的心头好...[阅读全文]
2021-3-8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对代表全球25个人种的64个完整人类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该数据集将更好地揭示人类的遗传多样性,帮助发现更复杂形式的遗传变异,并使针对人类疾病遗传易感性的人群特异性研究成为可能...[阅读全文]
2021-2-21
2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领衔的江西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重大科研成果,提供了目前为止国际上规模最为宏大的猪肠道微生物基因集和基于宏基因组组装的基因组。该成果的面世,为猪肠道微生物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扩展资源...[阅读全文]
2021-2-6
科技日报合肥2月3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程临钊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及合作团队,研究建立了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大量扩增红系祖细胞并高效诱导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实验体系,首次发现外源表达BMI1基因可以促使红系祖细胞体外扩增高达一万亿倍...[阅读全文]
2021-2-3
中新网合肥2月2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程临钊教授课题组及合作团队在体外生产红细胞方向取得重要进展,为解决红细胞紧缺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全文]
2021-2-1
新华社伦敦1月29日电(记者张家伟)英国《自然》杂志28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把不同物种的多能干细胞放在一起培养时,会观察到不同物种的干细胞之间在特定发育阶段普遍存在细胞竞争现象,这一新发现有望助推利用嵌合胚胎培育人类器官的技术发展...[阅读全文]
2021-1-25
哺乳动物的大脑各不相同,脑细胞数量也有差别:人约有1千亿个脑神经细胞,狗约有5.3亿个,而小鼠约有7千万个……那么,单个脑细胞的基因长什么样?它们的形状和功能之间又有何关联?...[阅读全文]
2021-1-18
科技日报柏林1月11日电 (记者李山)近日,德国的生物信息学家通过计算机模型识别出人体中一种对新冠病毒繁殖至关重要的酶,如果抑制这种酶,病毒就会停止繁殖而不影响宿主细胞。该研究有助于找到对抗新冠病毒感染的新方法...[阅读全文]
2021-1-11
中新网北京1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获悉,该所储成才研究团队通过对过去100年间收集于全球不同地理区域52个国家及地区的110份早期水稻农家种在不同氮肥条件下进行全面的农艺性状鉴定,发现水稻分蘖(分枝)氮响应能力与氮肥利用效率变异间存在高度关联...[阅读全文]
2021-1-4
多亏海洋蠕虫沙蚕蠕虫——这种动物的基因进化非常缓慢,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科学家、巴黎大学和巴黎索邦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虽然血红蛋白在几个物种中独立出现,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基因的后代,由它们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传播给所有物种...[阅读全文]
2020-12-28
类可以在实验室中“制造”卵子吗?根据英国《自然》杂志16日发表的一项干细胞最新研究成果,日本科学家团队证明:一组8个转录因子,可以在实验室中将小鼠干细胞转化为类卵细胞。这些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人类对卵子发育的理解,在应用角度上...[阅读全文]
2020-12-21
“有赖于前面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以及人类基因测序技术发展,使得我们对现有的生命系统有了相对比较深入的了解,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生物体系工程化的设计,甚至是改造。”...[阅读全文]
2020-12-14
利用人类干细胞培养的大脑类器官或“迷你大脑”,为科学家提供了了解人类神经发育和疾病的可操作实验模型。但没有两个类器官是相似的,也没有一个像真正的大脑。这个问题阻碍了科学...[阅读全文]
2020-12-7
近日,研究人员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Biophysical Journal上报告说,一种被称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白细胞能在组织中挖掘隧道,有可能使其他CTL快速到达受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结果表明,一些CTL会在通过细胞外基质(ECM)...[阅读全文]
2020-11-30
生命的产生是一个神奇的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分裂、胚胎发育和胎儿生长。其间伴随着全身器官的发育和成熟,以及成百上千种细胞的扩增和分化,这决定了生物体的后期功能...[阅读全文]
2020-11-23
2003年,科学家在病毒世界里发现了巨大的东西:一些大到用标准显微镜就能看到的病毒。当时,这些巨大的寄生者被认为是罕见的...[阅读全文]
2020-11-16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董强教授临床科研团队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立医院谭兰教授团队、哈佛大学麻省总院张灿教授和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王延江教授等合作,首次发现...[阅读全文]
2020-11-9
大肠杆菌通常从食物中获取碳,但也可以通过改变从空气中获取碳...[阅读全文]
2020-11-2
10月26日据当地媒体日前报道,以色列耶路撒冷工学院大卫·森费尔德教授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小组合作...[阅读全文]
2020-10-26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9日报道,在人类基因组图谱(人类生命的基因“蓝图”)发布20年后,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宣布,他们绘制出了人类蛋白质组首张测序草图...[阅读全文]
2020-10-19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我国“藏粮于技”科研任务在这天带来一个好消息。...[阅读全文]
2020-10-12
在生态和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博士陈又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向春雷等在广东潮州发现植物新种——“互叶莸”...[阅读全文]
2020-10-9
2020年诺贝尔奖被授予法国生物化学家埃玛纽埃尔·沙尔庞捷和美国生物化学家珍妮弗·杜德纳,以表彰她们对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贡献...[阅读全文]
2020-9-30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个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创制出玉米密植高产潜力挖掘、机械粒收与全程机械化生产、水肥一体化资源高效利用、地膜替代等关键技术,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阅读全文]
2020-9-21
研究人员在9月15日出版的《生物物理杂志》上报告说,人类白细胞(即白血球)利用一种名为“分子划动”的新机制游泳。这种微小的游动机制可以解释免疫细胞和癌细胞是如何在体内各种充满液体的小生境中有益或有害迁移的...[阅读全文]
2020-9-14
科技日报北京9月7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自然·代谢》杂志7日发表的一项医学最新研究,美国科学家报告了一种胰岛细胞皮下移植的新方法,可以让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血糖水平保持稳定,并已在部分灵长类动物中测试成功。该研究成果对改善这种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阅读全文]
2020-9-7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日前报道,一个由多国科研机构组成的国际委员会3日发表报告称,可遗传人类基因组编辑(HHGE)当前还达不到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人类的相关标准,各国在决定是否批准这类技术进入临床应用前,应展开广泛的讨论并进行严格监督...[阅读全文]
2020-8-31
据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22日消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文,这是中国首个由昆虫细胞生产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阅读全文]
2020-8-24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董峻)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了解到,一项大豆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新技术——麦茬大豆免耕覆秸精播技术由中国农科院牵头建设的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研发成功...[阅读全文]
2020-8-17
近日,《实验植物学杂志》在线发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养分管理研究团队最新成果,揭示了营养元素在优化叶片碳平衡和维持叶片高效光合上的作用...[阅读全文]
2020-8-10
通常,动物用眼睛感知光线,将光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传送到大脑,以此解释所看见的东西。植物虽没有眼睛,却也能“看见”光,甚至能“看见”人类眼睛看不到的光,感知光的强度、颜色,并对不同的光照周期做出反应...[阅读全文]
2020-8-03
T细胞是人体内抗肿瘤的天然战士,能依靠它的受体(TCR)识别肿瘤抗原。如何为T细胞蓄力赋能、让其精准持续“击杀”体内肿瘤细胞?我国科学家给出了新答案...[阅读全文]
2020-7-27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简称蔬菜花卉所)功能基因创新团队通过对紫果番茄中花青素的研究,解析了番茄果实中花青素结构及主要修饰类型,并发现了番茄果实中4种新的花青素...[阅读全文]
2020-7-20
由于全球变暖、污染和人类活动,全球海水温度上升,珊瑚礁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死亡。在过去的30年里,澳大利亚大堡礁有一半已经失去了珊瑚覆盖...[阅读全文]
2020-7-13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董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出创制核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新技术,为第三代杂交制种提供了高效技术方案...[阅读全文]
2020-7-06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物理学家Nathaniel M. Gabor领导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构建了一个模型再现了在许多生物体中观察到的光合作用光收获的一般特征。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科学》...[阅读全文]
2020-6-28
《细胞》子刊iScience在线发表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曾范昌课题组最新研究进展...[阅读全文]
2020-6-22
平均亩产766.62公斤!这是“济麦44”刚刚创造的超强筋小麦单产最高纪录...[阅读全文]
2020-6-15
为我国第八大沙漠的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正在试种5200亩旱稻,在防沙固沙的同时可收获优质大米,将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阅读全文]
2020-6-08
新华社杭州6月5日电(记者朱涵)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专家领衔的多国联合研究团队发现了控制大豆籽粒大小、含油量和蛋白含量的关键基因,这项发现对于通过分子育种提高大豆产量及品质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阅读全文]
2020-6-01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农业生产”“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强调“防止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在这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特殊之年,粮食安全和农业病虫害防控,尤其关乎大局。这也成为两会期间许多政协委员密切关注的问题...[阅读全文]
2020-5-25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不久前表示,目前,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8%以上,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保护...[阅读全文]
2020-5-18
植物是如何进化出肉食性的?在1960年上映的一部美国恐怖电影——《恐怖小店》里,只需要一滴人血。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这么简单...[阅读全文]
2020-5-11
这几天,北京市民明显感觉到飞絮又逐渐多了起来,现在正是今年杨柳飞絮的第二个高峰。与上一波不同的是,第二波飞絮来自于垂柳、旱柳、欧美杨以及青杨...[阅读全文]
2020-5-6
据Sciencedirect科学资讯网27日消息称,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在抗衰老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筛选了超过10万种已知的化学物质,成功发现了能够恢复小鼠体内端粒长度的小分子。相关研究发表在《细胞·干细胞》杂志上...[阅读全文]
2020-4-26
攻击行为是大多数动物重要的本能行为之一,也是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重要表现形式。深入研究攻击行为发生的神经机制,可为病理性攻击行为提供新的治疗思路...[阅读全文]
2020-4-20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直接将皮肤细胞重新编程用于杆状光感受器的技术。他们将这些实验室制造的杆状物移植到失明小鼠眼睛后,这些动物能够探测到光线...[阅读全文]
2020-4-13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记者倪元锦)对于部分过敏人群而言,春季花粉是挥之不去的困扰。通常,人们会觉得,是靠蜜蜂、蝴蝶等授粉的娇艳花朵导致过敏,然而花粉致敏的罪魁祸首,不是“花”,而是“树”...[阅读全文]
2020-4-7
世纪50-60年代,育种学家利用“矮化基因”改良水稻、小麦等作物株型,培育高产品种,被称为“绿色革命”。虽然“绿色革命”带来了高产的株型,但是这种复杂且决定产量的性状究竟由什么因素决定,科学家并不清楚...[阅读全文]
2020-3-30
新华社杭州3月28日电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院士、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熊国胜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杂交稻实现“绿色革命”的伴侣基因...[阅读全文]
2020-3-23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曾艺研究组在实验小鼠中开展实验,成功鉴定了小鼠胰岛中的干细胞类群,并借助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获得了有功能的小鼠“人工胰岛”( 胰岛类器官),为下一步人体“人工胰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该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3月19日发表于《细胞》...[阅读全文]
2020-3-16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阅读全文]
2020-3-09
我国科研人员在安徽省黄山风景区浮溪猴谷发现两个哺乳类新物种,经综合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后,确认均为麝鼩属物种,目前,已分别命名为“安徽麝鼩”和“黄山小麝鼩”...[阅读全文]
2020-3-02
一般认为,有氧呼吸是多细胞动物的基本特征。但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团队发现了地球上首个不需要氧气就可以生存的已知多细胞寄生动物...[阅读全文]
2020-2-24
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夏涛课题组,首次从植物体内发现并鉴定了参与植物单宁化合物降解的单宁酰基水解酶基因。该项成果以“植物单宁酶的发现:植物单宁酶在水解单宁中的作用 ”为题...[阅读全文]
2020-1-20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17日发布公报说,该机构科学家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同行合作,第一次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一种能抵抗全部4种血清型登革热病毒感染的埃及伊蚊,有望对有效抑制这种病毒传播发挥重要作用...[阅读全文]
2020-1-19
近期,白鲟灭绝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此,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17日在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阅读全文]
2020-1-17
美国研究人员以单个细胞为材料制造出一款“活体”机器人,这种可编程有机物可以向指定目标移动,被切开后还能自我修复。研究成果于13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阅读全文]
2020-1-16
“好吃好吃……”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3日在三亚端着刚刚出锅的“袁蒙大米”吃了起来,连说多个“好吃”...[阅读全文]
2020-1-15
普通菜豆是全球种植范围最广、栽培面积最大、食用人群最多的食用豆类。12月23日,《自然—遗传学》以长文形式发表了683份普通菜豆资源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分析...[阅读全文]
2020-1-14
人的生命起源于早期胚胎,但人类胚胎着床后发育是怎样进行的?胎儿形成即原肠前人胚胎和多能干细胞的发育过程有没有图迹可循?科学家们一直在为这些生命难题找寻答案...[阅读全文]
2020-1-13
记者近日在浙江省台州市举办的2019浙江西兰花新品种大会上获悉,2019年,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构建完成了西兰花DNA指纹图谱库...[阅读全文]
2020-1-06
“万种原生生物基因组计划”30日在武汉启动。该计划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西藏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阅读全文]
2020-1-02
中美研究人员参与的一个团队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成功解析了玉米细胞一个重要信号开关分子——G蛋白对玉米发育及免疫信号的双重调控机制,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指导...[阅读全文]
2019-12-23
来自中国、美国、比利时等国的科学家合作的论文《睡莲基因组和早期开花植物进化》19日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自然》线上发表...[阅读全文]
2019-12-16
人们往往使用护肤品或膳食补充剂保持皮肤年轻。美国一项新研究说,免疫抑制药物雷帕霉素有望成为延缓皮肤老化的新选择...[阅读全文]
2019-12-09
在纳米颗粒上装载识别配体,对肿瘤进行主动识别,从而实现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近年来这种方式的有效性越发受到质疑...[阅读全文]
2019-12-02
研究人员陈振辉及其研究团队日前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经由调控特定基因的活性,可以改写动物的“再生记忆”...[阅读全文]
2019-11-25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光宏团队用动物干细胞生产研发出我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该团队使用第六代猪肌肉干细胞,经过约20天培养得到重达5克的培养肉...[阅读全文]
2019-11-18
素有“生物导弹”之称的肿瘤靶向治疗,核心目的在于精确狙击癌细胞,同时避免对正常细胞的伤害...[阅读全文]
2019-11-11
多细胞轮藻具备根茎叶的分化,被学术界认为是陆生植物的祖先。近日,科学家获得了绿色植物界最古老单细胞轮藻(Mesostigma viride)的首个基因组...[阅读全文]
2019-11-04
由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王益奎领衔的研究团队,于生物学论文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在线发布了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茄子基因组序列。该团队采用PacBio测序技术,结合Dovetail Hi-C建库技术与HiRise组装算法,获得了目前连续性最好的茄科作物基因组,标志着茄子基因组研究迈入了高清时代...[阅读全文]
2019-10-28
“水稻秧田期要戴无纺布‘口罩’”“肆虐非洲和东南亚的草地贪夜蛾能被空射灯截击”……10月24日至25日,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齐聚贵阳,参加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一起来看看他们都聊了些什么?...[阅读全文]
2019-10-21
在一项新研究发现,发光二极管产生的蓝光可能损害脑细胞和视网膜,并加速衰老过程...[阅读全文]
2019-10-14
“打个比喻,如果我们的遗传信息是一座山,遗传学家知道这山里面有金子,但他们用的是锄头。我们的工作就是给他们打造‘挖矿机’,帮他们把这些金子更快地挖出来;并把我们已经挖到的东西展现出来,构建成资源库,方便他们使用。”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教授龚静这样解释他们的研究...[阅读全文]
2019-10-8
一个美国科研团队日前发表报告说,他们首次实时观测到了单个病毒的“组装”过程,这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形成的机制,从而开发出消灭病毒、治疗相关疾病的新方法...[阅读全文]
2019-09-30
新华社东京9月28日电(记者华义)迄今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培育特定的细胞和脏器都是单独培育的...[阅读全文]
2019-09-23
香港科技大学17日宣布,该校研究团队破解了人类体内大肠杆菌释放的“大肠杆菌素-645”引致大肠癌的机制,有助推动预防大肠癌的研究...[阅读全文]
2019-09-16
原核生物通过一系列的防御系统来抵抗噬菌体等寄生生物的攻击。与真核生物的免疫系统类似,原核生物的防御系统也可以分为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天然免疫系统又包括限制性修饰(Restriction-Modification, R-M)系统、DNA干扰、毒素-抗毒素系统...[阅读全文]
2019-09-10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课题组与上海绿谷制药研究院联合科研团队共同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全新发病机制。同时他们研制的抗阿尔茨海默病糖类药物GV-971正在申报新药批文,一旦上市将打破世界上该领域16年未曾出新药的沉寂...[阅读全文]
2019-09-02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黄志伟团队于29日凌晨在《自然》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人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组装的结构基础》的研究文章,首次解析了人T细胞受体-共受体(TCR-CD3)复合物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阅读全文]
2019-08-26
据英国《自然》杂志22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科学家利用单核RNA测序技术,鉴定出了人类大脑皮层某区域中的75种不同细胞类型。通过与小鼠的类似脑区比较,研究人员发现了二者在结构和细胞类型方面的相似性...[阅读全文]
2019-08-19
日本科学家在携带X染色体的老鼠精子中发现了一种X染色体蛋白,并将其与携带Y染色体的生殖细胞分离开来,他们用这一技术创造了一窝主要由一种性别组成的小鼠。他们表示,最新研究未来可能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性别选择产生巨大影响...[阅读全文]
2019-08-12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化与细胞所)景乃禾研究组与多位科学家合作,成功绘制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高精度的细胞“繁衍”三维立体时空图,为细胞家族“寻根”...[阅读全文]
2019-08-05
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官网近日消息,该校一个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人造细胞,能够模仿天然细胞感知环境中的化学变化并产生反应。如果在未来发展成熟,这项技术可广泛用于生物科技等领域。相关成果已刊登在近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阅读全文]
2019-07-29
7月22至26日,第一届国际小麦大会在加拿大萨斯卡通举办。来自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小麦研究项目、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等世界各知名研究机构的900余名科学家共聚一堂,交流包括品种改良、育种新技术、遗传多样性等在内的小麦研究各领域的进展...[阅读全文]
2019-07-22
新华社华盛顿7月19日电(记者周舟)美国科研团队发现,蚊子是通过“先嗅后看”的方式发现、跟踪并找到“美食”的。在这一过程中,二氧化碳是蚊子找到目标的重要信号。相关研究从神经科学层面解答了蚊子如何觅食的谜题。...[阅读全文]
2019-07-15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生物蛋白质功能与调控重点实验室邓诣群教授团队揭示了呕吐毒素细胞毒性新机制。相关研究5月7日在线发表于Biochemical Pharmacology,并于7月2日被国际学术组织F1000Prime选为两颗星(Very Good)推荐论文...[阅读全文]
2019-07-08
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介导的突变筛选在小鼠和人细胞中已被广泛应用,而实现高效的小鼠个体水平遗传筛选对哺乳动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阅读全文]
2019-07-01
我们知道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可以改变腰围,但对于它们如何改变大脑却知之甚少。现在,研究人员发现,把一只老鼠的饮食从标准食物换成更易发胖的食物,会改变某些控制饮食的神经元的活动,使限制能量摄入的细胞“刹车”失灵。如果在人类中也是如此,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暴饮暴食倾向...[阅读全文]
2019-06-24
日前,采用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群感野技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方方教授课题组揭示了视觉拥挤效应的神经机制。相关成果6月20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阅读全文]
2019-06-17
新华社武汉6月16日电(记者李伟)华中农业大学科研团队近日成功绘制玉米活跃表达基因参与的高分辨率三维基因组图谱,鉴定了基因组顺式调控元件三维互作模式,揭示了玉米三维基因组结构...[阅读全文]
2019-06-10
本报讯 几个世纪以来,生物学家一直在煞费苦心地以缓慢的步伐识别新物种,描述样本的生理特征,并经常试图在命名和发表物种之前将其纳入生命树...[阅读全文]
2019-06-03
新华社长春6月1日电(记者张建)小麦进入中国后是如何传播扩散的。中国科学家近期在古代小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成功测定并分析了首例距今约3800年的小麦全基因组序列...[阅读全文]
2019-05-27
从加拿大遥远的北极地区发掘出的微小化石,可能将已知真菌出现的最早时间溯至大约10亿年前——这比科学家之前的预期早了5亿多年...[阅读全文]
2019-05-20
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青蛙的尾巴会再生吗?这是一个困扰了人们2000多年的谜团。现在,英国科学家发现一群特殊的皮肤细胞“再生—组织细胞”,可以帮助青蛙的尾部再生...[阅读全文]
2019-05-13
5月6日,《自然—新陈代谢》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宋保亮课题组和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戚炜课题组合作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小鼠模型和人群样本,发现由肝脏分泌的Gpnmb蛋白可作用于脂肪组织...[阅读全文]
2019-05-05
5月2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徐国良院士联合复旦大学唐惠儒教授和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黄开耀研究员等多个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阅读全文]
2019-04-22
我国科研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神经前体细胞可以利用RNA干扰抗病毒免疫抵抗寨卡病毒感染...[阅读全文]
2019-04-15
长时间太空旅行对人类身体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改变人类基因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项新研究发现...[阅读全文]
2019-04-08
新华社华盛顿4月6日电(记者 周舟)来自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的科研人员日前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说...[阅读全文]
2019-04-01
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哪个“人”也不会干...[阅读全文]
2019-03-25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孟丹教授研究组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张书宁临床组合作,发现人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新机制...[阅读全文]
2019-03-18
法医学家日前表示,他们终于查明了“开膛手杰克”的身份。一个多世纪前,这个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在英国伦敦街头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案件。上周公布的基因检测结果表明...[阅读全文]
2019-03-11
恭喜你又熬过了一个寒冬,帮你越冬的最大功臣是厚厚的羽绒服还是肚子上的“游泳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阅读全文]
2019-03-04
近期,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最近对我国东北地区的3个主要黑木耳品种进行了基因测序...[阅读全文]
2019-02-25
近日,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闫道广团队与中山大学、中国医科院药物所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单位合作,揭示了白血病干细胞能量维持的新机制...[阅读全文]
2019-02-18
2月16日,澳大利亚哈得孙医学研究所日前发表新闻公报说,该所研究人员与英国和加拿大同行发现了人体中100多种新的肠道细菌...[阅读全文]
2019-02-14
大脑袋或许并不是做数学题所必需的。蜜蜂通过了一项可能要求其进行加减的算术测试,尽管有人质疑这是否是真的。...[阅读全文]
2019-01-28
DNA是生命遗传信息的载体,它的复制是生命繁衍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步。关于DNA复制分子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阅读全文]
2019-01-21
走进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实验室,在激光显微镜下,“荧光探针”使细胞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效果,形态各异的图案仿佛将人带入鲜花与极光交融的海洋。...[阅读全文]
2019-01-14
近日,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石远凯牵头开展的国产PD-1单抗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登上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血液病学》2019年第一期封面...[阅读全文]
2019-01-07
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克剑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阅读全文]
2019-01-01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立志研究组以一年生云南大叶茶苗为研究材料,采用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阅读全文]
2018-12-24
宏观生物学边缘化,是一个老话题,也并不是中国的独有现象。早在1997年...[阅读全文]
2018-12-17
自从研究人员在19世纪60年代首次仔细研究了尼安德特人的头骨后,他们便对其奇怪的形状印象深刻...[阅读全文]
2018-12-10
蜘蛛纺出了工程师梦想的东西。它们的丝和钢铁一样坚固,同时具有弹性、无毒且能生物降解。但蜘蛛不容易养殖。每只仅能产生少量的丝,有时还会自相残杀。几十年来...[阅读全文]
2018-12-03
把杂交水稻的种子“印刷”在纸上,再平铺到田地里,机插杂交水稻育秧就基本完成了,种子用量少而且产量高...[阅读全文]
2018-11-26
日前,美国化学会出版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期刊《蛋白质组学研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刊发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鹏程团队在水母毒素致死机制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阅读全文]
2018-11-19
据俄罗斯卫星网13日报道,生物学家在巴西发现数十种新的沙门氏菌菌株,这些菌株对大多数常用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阅读全文]
2018-11-12
基因测序技术让人类对基因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而从目前所收集到的蒙古族遗传资料来看,数量依然有限。...[阅读全文]
2018-11-05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丽芳课题组在小麦白粉病防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阅读全文]
2018-10-23
汉逊酵母(Ogataea polymorpha)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常被用于研究甲醇利用、自噬、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合成和硝酸盐同化等。除此之外,它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能够通过...[阅读全文]
2018-10-15
近日,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名单颁布,其中一位获奖者乔治·史密斯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噬菌体展示"(phage display)的技术...[阅读全文]
2018-10-08
新华社华盛顿10月4日电(记者周舟)中国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4日说,他们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测序和分析,有助于揭示基因与生育的联系以及了解中国人口基因结构。...[阅读全文]
2018-09-25
水稻是一种热带作物,但已被驯化以在寒冷气候下生长。然而,在早春和晚秋,或者在温度降至12摄氏度(或54华氏度)以下的寒冷夜晚,水稻幼苗仍然受到寒冷的压力,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阅读全文]
2018-09-25
美国等国研究人员成功“重新编程”了伤口中的细胞,将其转化为皮肤细胞前体,从而有助于皮肤伤口愈合。...[阅读全文]
2018-09-14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郝玉金教授团队在果实着色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阅读全文]
2018-09-06
作为世界大豆原产国、主产国的中国,2017年大豆总进口量高达9554万吨,金额397.4亿美元,其中从巴西进口大豆5092万吨,占45%;从美国进口大豆3285万吨,占29%。...[阅读全文]
2018-09-05
日前,欧盟委员会(EC)宣布批准Cablivi (caplacizumab)上市,用于治疗成年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TTP)患者。Cablivi是获得批准的第一款专门针对aTTP的疗法...[阅读全文]
2018-08-30
新华社东京8月30日电 日本和澳大利亚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与做梦相关的两个基因...[阅读全文]
2018-08-20
据新华社电 美国和意大利研究人员8月20日说,人体胃中有一种消化酶能用于开发一种新型抗生素...[阅读全文]
2018-08-19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基金会宣布,关于诊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重要共识声明,该声明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以诊断患有FH的人及其亲属。...[阅读全文]
2018-08-18
今年5月底,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在迪拜沙漠地区试种的海水稻经国际联合测产专家组测产,其中一个海水稻材料亩产超过500公斤...[阅读全文]
2018-08-17
中国科学家首次创造出单条融合染色体酵母菌的消息,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然而...[阅读全文]
2018-08-16
中美研究人员联手研发出一种纳米颗粒流感疫苗,在小鼠实验中能有效抵御甲型流感病毒。该疫苗为研发通用流感疫苗等药物开启新的思路。...[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