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主报告基因和内参基因不在一个载体上 应该如何确定两个质粒的比例?
一般需要进行预实验 基本原则是:
①内参基因被准确检测
②不干扰主报告基因表达
因此,选择内参载体时,首先考虑活性较弱的TK启动子驱动的载体,主报告基因质粒和内参质粒比例在10:1-100:1之间比较常见,但也可能超出范围,这主要取决于内参基因和启动子的种类.
2、单报告基因和双报告基因怎么选?
单报告基因检测实验往往会受到细胞活性、细胞数量和转染效率等因素的影响,而双报告基因则通过共转染的“对照”作为内参为实验提供基准线,从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小这些影响,使得数据结果更为可信。 当需要共表达多个报告基因,已建立内参体系或者实现多重信号检测,或是需要实现最高的检测精度时,则要进行生报告基因转染及检测。
3、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的区别?
①作用不同
目的序列与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共同构建在质粒载体上,用来观察目的基因的作用结果。因此萤火虫荧光素酶作为主报告基因,而海肾荧光素酶作为内参,用来平衡细胞数量、转染效率等误差。
②分子量不同
海肾荧光素酶分子量是36KD,萤火虫荧光素酶分子量是61KD.
③反应条件不同
萤火虫荧光素酶需要荧光素、氧气、ATP和镁离子同时存在才能发生反应,而海肾荧光素酶仅需要腔肠素和氧气即可发生反应。
④检测波长不同
萤火虫荧光素酶产生的光发射波长约560nm,呈黄绿色,而海肾荧光素酶产生的光发射波长约465nm,呈蓝色。
4、荧光素酶实验启动子与转录因子活性验证如何分组?
此实验一般用到以下5种质粒.
①一般来说,如果不做具体结合位点分组,那分组为下表:
实验分组 | 启动子 | 转录因子 | 内参 |
---|---|---|---|
1 | pGL3-basic-NC | pcDNA3.1-NC | PRC-TK |
2 | pGL3-basic-NC | pcDNA3.1-TF | PRC-TK |
3 | pGL3-basic-WT | pcDNA3.1-NC | PRC-TK |
4 | pGL3-basic-WT | pcDNA3.1-TF | PRC-TK |
1、2组是为了验证转录因子不影响pGL3空载的表达,1、3组验证目的启动子是否具有活性,3、4组验证转录因子是否影响启动子活性。
②如果要分析具体的结合位点,需将结合位点进行突变,构建启动子突变型质粒。在上述分组中添加两个分组,即:
实验分组 | 启动子 | 转录因子 | 内参 |
---|---|---|---|
1 | pGL3-basic-NC | pcDNA3.1-NC | PRC-TK |
2 | pGL3-basic-NC | pcDNA3.1-TF | PRC-TK |
3 | pGL3-basic-WT | pcDNA3.1-NC | PRC-TK |
4 | pGL3-basic-WT | pcDNA3.1-TF | PRC-TK |
5 | pGL3-basic-mut | pcDNA3.1-NC | PRC-TK |
6 | pGL3-basic-mut | pcDNA3.1-TF | PRC-TK |
这2组说明突变的位点是否为影响启动子与转录因子结合的关键位点,且每增加一个突变位点,需增加的对应的两组。
5、荧光素酶实验荧光值过高或过低怎么办?
荧光值一般在5-7之间,我们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检查:
荧光值过高
①减少质粒转染用量
②细胞样品裂解后,离心取上清,稀释裂解产物
荧光值过低
①可能是由于质粒转染效率低,可通过优化转染条件来解决
②样品裂解效率低,在加入充足裂解液基础上,应将裂解时间控制在24-48小时
③检测过程操作不规范,应室温条件下反应,即各个组分包括细胞裂解液、底物工作液都需要调整至室温。
④底物氧化失效,底物应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妥善保存,反应工作液建议现用现配。
6、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复孔间重复性差该如何处理?
该实验一般使用技术重复,其检测非常灵敏,技术重复的复孔之间的数值,有一定差异是正常的,如果检测数值相差太大,可按如下建议调整:
①保证样本的均一性,细胞裂解后,离心取上清检测;
②保证加样的准确性,移液器需定期校准,确保移液精准。
而如果是生物学重复的重复性差,可能是不同样本间的转染效率存在差异。
相关服务
猜您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