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抗原制备要点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服务>>抗体相关技术服务>>小分子抗原制备及偶联服务>>小分子抗原制备要点

小分子抗原制备要点

1、半抗原结构。有活性基团的样品可利用待测样品活性基团加入间隔臂,再连入载体蛋白合成小分子抗原;无活性基团的样品则需要从起始物重新合成或采用其他方案,这样的制作更能获得性能高的单克隆抗体。

2、待测样品的结构。结构过于简单的待测样品可能无法构建免疫检测方案。若待测物结构过于简单,可能不能建立免疫检测方法。目前多项分析结果表明,含有特征性的环状结构或侧链结构的待测样品更能制备出高质量的抗体。

3、待测样品本身的分子量大小。一般来说,分子量在350Da左右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亲和系数优良。分子量小于300Da时,制备的抗体灵敏度下降。 待测样品本身的分子量大小不仅影响抗原的制作,同时也影响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

4、小分子药物与载体蛋白的连接。合成人工抗原的过程中,小分子药物在与载体蛋白连接的部位很容易受到屏蔽,而产生的抗体会丧失对那些屏蔽基团的特异性。因此确定半抗原不受蛋白的屏蔽作用在人工抗原合成中至关重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联入间隔臂。

5、间隔臂的连接位点的选择。氨基基团对小分子药物的电性和极性影响非常大,一般不直接联入间隔臂。引入的间隔臂不能影响主要基团电子分布,要求间隔臂的极性和能量要低。因此,低能量的直链间隔臂是最佳的选择。联入间隔臂的半抗原的电子分布与目标待测物的电子特性一致性对抗体针对待测物的特异性至关重要。

6、半抗原间隔臂的连接位点。选择极性较低且远离半抗原的特征性结构。如果待测物的极性较高,半抗原合成的过程中最好保持其与目标待测物极性的一致性。人工抗原具有较高的极性,对于引发免疫反应有重要作用。在结构3Bentazon的抗体制备过程中,有三个介入位点。异丙基远离杂环,是联入间隔臂的理想位点,可以最小程度的改变待测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但异丙基是这物质的特异性基团,对于保证制备抗体的特异性很重要,所以不能选择这个位点。

7、间隔臂的介入位点。间隔臂的介入位点最好远离特征性的基团,而且要尽可能保存特异性较大的杂原子或带侧链的碳链结构,联入的间隔臂最好在苯环或其他杂环的碳原子上,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半抗原的极性与目标待测物的一致性,如果有远离大环的碳链结构,那么碳链的末端也是一个很好的介入位点,因为这样的结构对大环的电子排布影响较小。

8、间隔臂的选择。一般间隔臂要求本身不要产生针对间隔臂的抗体,并且对半抗原的结构影响要小,末端要含有能与载体蛋白氨基或羧基偶联的活性基团(氨基,羧基,或羟基)。间隔臂与小分子半抗原连接一端,最好以单纯的碳链连接,如果难以实现也要选择电性较低的连接基团,试验证明以酰胺键相连接,产生的抗体对间隔臂有很高的亲和系数。

9、选择载体要综合考虑分子量、活性基团、溶解度及来源,价格等因素。

备注:
以上内容为查阅文献的一些总结,某些结果都不能从原理上解释清楚,因此抗体制备的时候最好还是多考虑几种抗原设计方案。根据初步筛选的结果再做决定。

您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小分子抗原制备及偶联服务    抗原抗体产品目录    抗原抗体检测意义